2024年3月29日,“絲路南山,文化互鑒”第一批留學生總結分享會在朝夕樓204會議室順利召開。國際交流學院潘燕春院長、秦晴副書記、劉威老師、張倩婷老師及7位參與“絲路南山,文化互鑒”授課的留學生代表參與此次分享會。

“絲路南山,文化互鑒”活動的開展,詮釋了南山教育“尊重包容、理解欣賞、交流互鑒”的人文交流理念,更展現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2023年12月11日至29日,我院8名來自阿根廷、肯尼亞、摩洛哥、厄瓜多爾、韓國、烏克蘭等國的留學生參與到了第一批“絲路南山,文化互鑒”活動的開展中,走進南山區的21所中小學校園分享了本國文化。本次分享會旨在回顧和表彰留學生們在活動結束后進行文化分享和傳播的經驗與體會。
分享會伊始,潘燕春院長對留學生們在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努力表示了肯定、贊揚與感謝,并鼓勵留學生們繼續作為文化使者,為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作出貢獻。

隨后,各留學生代表滿懷熱情地依次分享自己所感所想,將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通過展示活動期間的圖片和視頻,他們用生動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與家人、朋友們分享了在南山區中小學校的教學經歷和文化交流的精彩故事,繪聲繪色地講述了自己在中國教育環境中的獨特體驗與感受。
來自韓國的崔在佑表示,寒假回國時和家人、朋友分享自己在深的生活和學習經歷,親朋好友對活動的肯定、贊賞讓他更有動力積極參與類似的活動。“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文化交流,更是一次心靈的觸碰和思想的碰撞”,他表示今后會更加積極地把自己在中國的實際見聞分享給韓國親朋好友。

來自泰國的王錫雄將自己在學校授課的經歷編輯成視頻并分享在海外社交媒體,讓外國朋友直觀地了解真實的中國。王錫雄同學提到他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交流的價值,這也充分展現了“絲路南山,文化互鑒”活動在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方面所取得了相當的成果。他還表示,在中國學習的時間愈久,愈發感受到自己對中國情感日久彌深。

來自摩洛哥的楊漫博士論文作“一帶一路倡議”研究。回國時,家人曾問她,在中國給中小學生授課授課是什么體驗,會對論文寫作和學術研究更有幫助嗎?楊漫認為,“一帶一路”課題不僅僅是學術上的研究,更應該是文化上的交流和文明上的互鑒。通過這次活動,她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也幫助小朋友更好地認識世界。今后她會堅定信心,進一步學習理解中國文化,積極促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同學們分享完自己的體會后,秦晴副書記鼓勵各位同學繼續把自己國家的文化帶入中小學課堂,同時積極向本國同胞展現真實的中國,把中國的文化傳播到自己的國家,真正達到文化的互鑒互賞,助力中外友誼之花絢爛開放。
潘燕春院長、秦晴副書記為每位參與分享的留學生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禮物,以鼓勵他們在文化交流方面所作出的貢獻。最后,與會人員一同合影留念,記錄下這一難忘時刻。
本次“絲路南山,文化互鑒”第一批留學生總結分享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留學生們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積極作用,也為未來的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我們期待“絲路南山,文化互鑒”活動能持續助力和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并不斷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為構建和諧世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