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院領導的支持與推動下,2020年1月22日星期五下午,國際交流學院召開了期末教研工作總結的視頻會。
會議第一部分:學習李清泉書記、校長的2020年期末工作報告《關于“十四五”發展戰略思考和2021工作設想》
首先,學院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李清泉書記、校長的2020年期末工作報告《關于“十四五”發展戰略思考和2021工作設想》。根據報告的主旨:“深圳大學應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打造學科高峰為核心,以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為主線,以服務基礎+學科發展為導向,由高水平大學向世界一流創新性大學邁進”, 國際交流學院回顧了自身發展歷程,13年來為80多個國家培養近2萬名留學生;重新審視了新時期的新定位。在“十四五”發展計劃實施期間,學院將緊隨學校國際化行動步伐,以留學生的漢語國際教育為學科高峰,實現本、碩、博留學生培養的三級覆蓋。課程建設上以學校MOOC課建設(已獲5門MOOC課資助)為抓手,夯實漢語課、補足實踐課、提亮藝術文化課,充分挖掘國學文化與漢語資源;教學改革上因地制宜將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服務于不同層次的教學,同時借力于“智慧教室”實施教學資源整合、實現課堂直播、營造全新的教學模式;教材建設方面圍繞 “深圳特色”和“深大特色”這兩個主題出版一系列的有本土特色、融語言、文化、商務、交際等功能于一體的教材產品(8本教材已獲本科教材出版基金和高水平二期建設費資助),打造通向世界華語教育界的一張錚亮的名片。學院同時配合人文學院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配合師范學院完成漢語國際教育本科生的實習指導工作;協助其他學院如研究生院、高等研究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等完成公共課的教學工作。
會議第二部分:學院各部門匯報教研工作
隨后,教研各部門做了2020年度工作匯報。
學歷系田苗副主任就開學之初的插班生考試、學期中的畢業論文、實習工作的落實、本科排課的常規工作及創新性辦法做了簡明扼要的匯報。
語言系張蕓蕓主任就疫情之下如何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材、提升教學技能吸引留學生分享了語言系的做法;
卓靜靜副主任展示了語言系新開設的六類課程方案,包括常規線上班和線下班、商務漢語培訓、周末線下班、HSK培訓班等,面向教育市場竭盡所能提供豐富課程“菜單”以滿足留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系主任助理兼科研秘書張大強老師建議科研方面以學術期刊的建設為長遠目標,以漢語教研成果推動學術交流、提升教學質量,教研相長,提升我校留學生漢語國際教育的國際地位。
科研秘書李峰玲老師匯報了本年度學院科研獎的申報情況,解釋了學院科研獎的補充條款,同時動員老師們積極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各種項目。
教務丘老師匯報了學期中教務部對我院本科教學進行檢查的情況,匯總了專家提出的意見,還解讀了學校教務部新近發布的《教育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并做好相關工作的通知》文件,對我院論文迎接評估做了初步安排。
會議第三部分: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審核《2021年本科培養方案》
教務主任韋奕斯解讀了學校教務的 《2020深圳大學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展示了我院現有的培養方案,隨后根據學校方案的精神匯總了校內外專家對我院方案的建議:優化語言課、提高實踐課、創新課的比重,以服務社會和幫助學生就業為導向,將企業培訓課引入選修課。學院將順應學校培養方案修訂要求,提高選修課比例,向全院招募專業選修課。
最后,國際交流學院明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1. 學院認真學習學校關于教學科研的文件、制度,與學校工作目標、宗旨保持高度一致,思路清晰地制定教研計劃,做到方向明確、方案精準、方法科學;2. 加強學院教務各部門、教務人員與授課老師、教學人員與研究人員之間的溝通,做到教研相長、資源共享;3.加強與其他學院相同學科和不同學科的聯系,盡力夯實基礎學科,努力拓展交叉學科。
會議在和諧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2020年1月21日